习提出,“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是中国法治观的基本要求。
可以看到,虽然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只有70个字,但前后有比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草案里面写的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后的文本是采用了常务委员会委员的建议和宪法学者的建议,把“拥护”两个字改成了“忠于”,这两个字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拥护”是一种态度,赞成,它是对整个社会成员而言的。但是公职人员,掌握公权力的人群,对宪法不是拥护的问题,必须忠于宪法,你内心尊重宪法,捍卫宪法,因为所有的公权力来自于宪法。
●宪法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常识●宪法至上有利于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让宪法至上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宪法宣誓制度包含了深刻的内涵
我发现所有的法学家都强调自己所从事专业的重要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论从任何角度来说,谈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时候,都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就是宪法如果没有权威,宪法至上没有成为一个国家治理国家的哲学的话,设计了再好的法律制度,很难想象在宪法缺乏权威、宪法精神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我们要制定出学者理想的、人文的、人权的民法典是否可能。我们考虑民法典的时候,也要充分地考虑民法典背后,中国宪法的基本生态,宪法的基本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施体系的基础是宪法实施,而宪法实施的前提是坚持宪法至上原则,维护宪法权威。只有在宪法至上的前提下,形成的共识才能成为全社会维护宪法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宪法具有生命力。四中全会反复强调“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习提出,“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是中国法治观的基本要求。过去我们提出宪法至上,有些人觉得这个概念是不是有问题?1982年宪法早就提出来,宪法是国家基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应。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统一思想,要研究什么是宪法至上,如何真正形成宪法至上。
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与标志,也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常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常识与共识容易被忽略,有些常识并没有成为具有共识的价值。对宪法权威的概念虽然有不同解释,但宪法权威的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宪法至上,换句话说,只有在树立宪法至上理念的国家中,宪法才有权威。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权威形成了一个价值命题的核心任务,虽然社会多样化、利益多样化,但宪法是共同体的最大公约数。在社会发展中,不同的政治力量和个体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但通过制宪权设计宪法时,我们就有了一个内心的道德约定与制度安排。尊重宪法就是最大的价值共识或者社会共识。世界上200多个国家是依据宪法来治理国家的,并依据宪法推动社会发展。
无论是社会的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大家应当服从宪法文本,唯有宪法才是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规范,唯有宪法才具有最高权威。可以想象,当宪法缺乏权威或者不受尊重的时候,社会无法形成合理的利益平衡。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更要重视通过宪法寻求共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那么,如何判断宪法有没有权威?在宪法至上的国家,应当让政治权威、党的权威、个人权威、法律权威、制度权威都服从宪法,维护宪法的最高性,其他任何权威都不能超越宪法权威。
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目前,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确实成本太高,我们在法律规则之外还有大量的非法律、非宪法的规则,如果我们有了宪法至上理念,治理国家靠宪法,一切按照宪法办事,国家决策靠宪法,领导干部办事靠宪法,社会民众维护权利靠宪法,那我们治理国家的成本大大降低。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应该按照宪法、法律来办事,我们树立宪法至上的基本理念,把它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的话,我想会大大降低中国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的成本。
最后一个问题,7月1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明年1月1日开始执行。这是落实四中全会提出的宪法宣誓制度的具体法律,也是建立宪法监督制度重要的内容,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宪法的权威,让宪法至上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大家可以看到,虽然宣誓的这个决定只有70个字,但是前后有比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草案里面写的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后的文本是采用了常务委员会委员的建议和宪法学者的建议,把“拥护”两个字改成了“忠于”,这两个字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拥护”是一种态度,赞成,它是对整个社会成员而言的。但是公职人员,掌握公权力的人群,对宪法不是拥护的问题,必须忠于宪法,你内心里面尊重宪法,捍卫宪法,因为所有的公权力来自于宪法。
宣誓制度中用了“三个忠于”,忠于宪法,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并没有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也没有把祖国放在第一位,因为人民的根本利益,祖国的根本利益都写在宪法上。因此,作为一个公职人员,你要忠于宪法,真正内心里面信任宪法,效忠自己国家宪法的话,当然是忠于人民,忠于祖国;连对宪法都缺乏一种信念的人,或者说不忠于宪法的人,不可能是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所以宪法宣誓制度,这个法律虽然不到100字,但是包含了深刻的内涵。通过宪法宣誓制度,通过完善宪法监督制度,通过完善宪法解释制度,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社会树立一个宪法至上的政治生态,这样才能够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两个最核心的问题,即社会缺乏共识,公权力滥用严重的现象。只有宪法有权威,才能有效地遏制公权力滥用,用宪法来凝聚社会的共识。我想这就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1年,公司全体成员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
[详细]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
[详细]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
[详细]重卡市场遭遇六连降之后,经销商如何应对?鹤壁建元以细节控在常……
[详细]庆祝AG战队获得2021 CFPL春季冠军,4.24游戏一局即可领取冠军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