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2月31日消息(记者林馥榆)如果还能跨越时空遇见“少年的你”,是否愿意回顾成长时仓促的模样?2021年最后一天与2022年第一天,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3周年,京味儿话剧《牛天赐》将在东艺舞台陪伴上海观众“辞旧迎新”。
该剧改编自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讲述了主人公牛天赐的成长历程,从孩子的视角传递成长中的酸甜苦咸。“来看这部剧最小的观众8岁,最大的六七十岁。”方旭说,“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孕妇挺着大肚子来看戏,她跟我说,看完这个剧后一定不会给孩子过度教育。”
老舍与北京是无法剥离的二元互构。都说老舍的作品是在“豆汁儿”里泡大的,提起豆汁儿,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它那独特的犹如泔水的气味,而在北京豆汁代表的是劳苦大众,虽粗糙上不了台面,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豆汁儿里的百味人生,是生活的不同面孔。
作为在四合院里长大的老北京,方旭深爱着北京文化。话剧《牛天赐》是方旭继《二马》之后再度推出“全男班”阵容。“全男班”表演方式也是早年戏曲的样子,传统戏曲即由男性承担女性角色,话剧《牛天赐》中的角色反串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戏剧进行了回应。“全男班”演员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诠释不同年龄、身份、性别的人物,牛老太太、纪妈、刘妈和一众妯娌婆媳皆靠反串,尺度把握恰到好处,这种男性演员演绎女性角色所呈现的独有风貌也是这部剧写意气质的重要一环。
采用全男班演员是为了什么样的效果?导演方旭说,就像最近很火的沪语电影《爱情神话》,外地导演拍上海,把上海人不注意的地方放大了。男性演女性,也有相似的效果。
除了“全男班反串”外,牛天赐的多重视角以及“人偶合一”更是这部作品另一个创新点。话剧《牛天赐》是方旭首度尝试“人偶结合”的表演方式,从而构建出外在形象与内心感受的双重表演空间,用新颖有趣的角色分配方式——大小不同的人偶展现牛天赐从婴儿到儿童、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不同的人偶代表不同阶段的人生。
老舍先生有过这样的比喻:“天赐是被夹在一块铁板和一块豆腐之间生存着的,铁板是牛老太太,凡是讲究官样和规矩;豆腐是牛老者,凡事好商量,能混就混。”《牛天赐》里,被牛家收留并宠爱的牛天赐算得上好运,但他是个被遗弃的孩子,“私孩子”的身份让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终归不能成为牛家的主人。
剧中少年牛天赐成长中的那些故事,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能找到相似的地方。全剧以牛天赐这一个体为中心,那些成长历程中酸甜苦咸,共同组成了牛天赐生命中获闪光或灰暗的瞬间。整场演出中,牛天赐几乎始终在场,或者作为主人公,或者作为旁观者,你会在人生不同时刻想起,天赐他曾经怎样说过,或者别人对他怎样说过。
“人人都是牛天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不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发生本质的改变。我相信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方旭看来,这部小说在今天仍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如果还能跨越时空遇见“少年的你”,是否愿意回顾成长时仓促的模样?2021年最后一天与2022年第一天,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3周年,京味儿话剧《牛天赐》将在东艺舞台陪伴上海观众“辞旧迎新”。
3月2日晚,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沃特股份002886……
[详细]玉马遮阳300993)12月2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1……
[详细]从目前情况看,宏观经济周期仍处低谷,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不……
[详细]2021年,公司全体成员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
[详细]原标题:【新材料】202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报告:市场份额向优……
[详细]